著名作家曾德强撰文:《我以书法作公益 》
做公益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的奉献行为,它可以使人性中本真的真善美体现出来。经常带着一颗真心去助人,会深刻理解活着的意义。帮助别人、奉献社会所获得的快乐,是做任何其他事所不能相比的。这是我做公益慈善的点滴体会。
我在积极参加济困、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曾以文学做慈善。譬如创作医疗题材系列报告文学,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呐喊和建言,针砭时弊,干预生活。十多年前,中篇报告文学《关乎生老病死——中国医疗卫生透视》在《报告文学》头条发表后,被《南方日报》等多家报纸和网站转载;《北京文学》头条隆重推出中篇报告文学《有什么,别有病——中国农村医疗现状调查》后,在2007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中国医疗改革向何处去”大讨论,转载和时评一时成为舆论热点;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之痛——医疗行业内幕大揭秘》公开出版后,更是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被《中外书摘》等多家报刊和网络媒体转载,钟南山等读者致电或评论予以肯定。一次与一位读过我的医疗问题作品的退休干部谈起慈善问题,他说:“你写的这些批判性作品,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说真话,肯定影响了领导的认识和决策,你就是在做慈善工作啊,而且是在做大慈善,受益的人起码好几亿呢!”听了这番话,我的心里还真是产生了几分成就感、自豪感。
这类非虚构批判性作品的社会意义,毋庸讳言是很大的,但是调查、采访和创作绝非易事,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衰退,我感到写这类重大社会问题的作品太伤脑筋,觉得以书法来奉献社会相对简单一些、容易一些。书法同样能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玩书法”更能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个具有写毛笔字基础的文化人,我决定再掌握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本领,以书法做公益。于是逐渐把业余时间用来学习书法。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体现了“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我在初学书法时,应了那句“无知者无畏”的话,暗自思忖通过四五年学习达到什么水平和高度。结果越学越觉得未知领域更大,越需要广闻博采。不过,通过坚持不懈地求学和练习,现已渐入佳境。作品参加首届中国作家书画展、中国书画世界行第三次赴日本交流展、第十三届韩中书画国际交流展,随后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源流.时代》中国书画名师展。作品印成素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邮票;在书法报社、中国重阳书画摄影展组委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书画摄影展中荣获金奖;作品及小传辑入《中国美术通史》;作为当代书法家的字体入选《中国书法大字典》。
在已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书法这门视觉艺术赢得了比文学更多的读者。我的书法主要是写给人民大众的,追求雅俗共赏,不写“丑书”“怪书”。书法巨匠沈尹默曾提出书法家的“灵魂之问”:“书法到底为何而存在呢,它是极少数剥削阶级旧文人和官僚分子的玩物呢,还是一般人民群众与一般社会中一种普通的交往媒介呢?”我认为,书法创作必须坚持“二为”方向,以书法做公益起码要让受众看得懂嘛。我所坚持的雅俗共赏正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见过的人都说我的书法尤其是楷书、行书看着舒服。乃至于一些人在某种场合介绍我时,只说“书法家”而不说“作家”了。
很多人请我题写书名、刊名、商标名、牌匾、楹联、石刻,我乐此不疲,因为这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呢。多次参加书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活动。至于义写春联和福字,更是每年腊月的“必修课”,有时写得腰酸背痛腿发硬也停不下来,架不住求字者的渴望和热情啊。我们慈善小组春节前夕慰问困难户时,在送去米面油的同时,外加一副我手书的大红春联,这“送温暖”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有人问:“你给人家写了那么多作品,应该挣了不少钱吧?”其实,大多是不挣钱的,我不需要以艺谋生。2023年7月,我的一幅四尺整张行书作品在香港拍卖到12800港元(折合人民币11700元),不过那是我应妻侄女之嘱而书,妻侄女将其赠给孩子就读的学校,学校在一次大型活动上拍卖的,显然,拍卖所得不会给我,而是作了学校的建设资金,只是学校向学生家长颁发了一块奖牌而已。不过,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的,因为这是我我“公益书法”及其价值的具体体现啊!
人们得到“墨宝”时的那种欣喜和满足,就是对我的最大奖赏。当然,对于单位、企业老板和其他有钱人主动给润笔费的,我也没有完全拒绝,依从他人的意愿,毕竟学习书法也投入不菲,书法创作不说时间成本也有纸笔墨砚的成本,况且,有了多余的钱也可以捐款做慈善,帮助那些需要钱花的困难人群,谁不喜欢呢?
不少人说我比退休之前还要忙碌。虽然满负荷劳作,但由于情系书法和文学,有所追求,生活充实,感觉还有使不完的劲儿,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还有点“年轻态”。能为自己喜爱的事贡献出全部力气、精力和学问,那么这项工作旧不会差。我的生命因为有了爱与奉献才显得多姿多彩。
在以书法做公益的过程中,我有感而发,仿刘禹锡《陋室铭》写过一篇《老人铭》以谴兴:“貌不在美,健康则幸。子不在多,孝顺就行。适度锻炼,自然率性。夕阳无限好,何忧近黄昏?舞文兼弄墨,阅读知古今。时而做公益,献爱心。无名利之烦恼,无是非之纷争。烟酒别上瘾,饮食重养生。知者云:智慧老人。”
倾情做公益,是洞明人生和世事后的一种智慧。水是生命的源头,公益精神也就应和水一样,是人们的生活状态到达必须境界后,一种人性最质朴的回归。
(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安康市慈善协会志愿者、科教网文化顾问)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安商智库创始人李伟伟出席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2024年11月16日,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西安盛大召开。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
-
陕西省闽商商会2021年年会暨一届四次会员大会在西安举行5月25日下午,陕西省闽商商会2021年年会暨一届四次会员大会在西安华海酒店举行。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原...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曙光青春行禁毒防艾宣讲团走进省疾控中心7月29号上午10点,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曙光青春行”三下乡禁毒防艾宣讲团在王维新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陕西省疾控中心。这是该...
-
致敬:陕西一农民河里掏到鎏金铜蚕 借50元路费捐给历史博物馆1984年,陕西石泉县谭家湾,谭福全带着3个孩子在池河淘金,突然发现一条金色的虫子在水底游动,二女儿眼疾手快,用沙篓一铲...
-
第十三届创新中国论坛9月18日在北京举办创新中国论坛,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于2010 年联合发起,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3届。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
-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7月17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领...
-
樊代明院士:全球每4个肿瘤患者就有1个中国人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介绍说,肿瘤现在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在中国,世界上每...
-
曾溢滔院士在2021医生云大会演讲:《出生缺陷和地中海贫血在MedBrain系统中的成功应用》曾溢滔院士表示,患者资料的完善,检测数据的准确,临床诊断的真实,这三点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难题之一。对此,曾溢滔院士团队...
-
贾松禅:徐敏诗词集《冰心漱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贾松禅:徐敏诗词集《冰心漱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已经很多年不读诗词了。只是偶尔为了创作中的引用,才翻翻唐诗宋词...
-
首届“光绪贡茶”寻根溯源高峰论坛在陕西紫阳县毛坝镇举办2021年4月9日,“兴贡茶 美乡村”首届“光绪贡茶”寻根溯源高峰论坛在紫阳县毛坝镇金硒古树茶研究院组织召开。论坛由毛坝镇...
-
致敬中国医师丨带你认识2021“最美医生”因为是医生,天地之大,大不过一颗医者初心,“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致敬中国医师!今年的8月19日是...
-
“泥瓦匠”杨荣辉当选西安市汉阴商会第二届会长杨荣辉说:西安市汉阴商会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班子精诚团结、精致履责、克难攻坚,5年来开展各类商务活动100余次,为会员提...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
- 01 致敬:陕西一农民河里掏到鎏金铜蚕 借50元路费捐给历史博物馆
- 02 科教网创始人李伟伟受邀担任陕西培合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03 “泥瓦匠”杨荣辉当选西安市汉阴商会第二届会长
- 04 贾松禅:徐敏诗词集《冰心漱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05 安商智库创始人李伟伟出席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 06 陕西省闽商商会2021年年会暨一届四次会员大会在西安举行
- 07 陕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姚天福将军为安商智库题词《利国利民》
- 08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曙光青春行禁毒防艾宣讲团走进省疾控中心
- 09 致敬中国医师丨带你认识2021“最美医生”
- 10 “大秦之水钻石500”新品发布:天然富锶真矿泉,不含一滴地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