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顾兴:因为老周 才有了我们的“爱心厨房”!
老周的故事
因为老周和他的妻子,才有了我们的“爱心厨房”,爱心厨房的诞生,是我们医者除了单纯的医疗以外,延伸出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只是治愈,要做的更多的是“关怀”。
老周在三年前诊断的“食管癌”,在陕西某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做的手术,手术后一直规律地化疗,前面还可以,但不幸的是3个月前出现了复发,并转移到气管上,出现了咯血。用了所有能用的方法——靶向、免疫、中药等等,一直看病的那家著名医院医生也束手无策了,建议他找一个就近医院对症处理就好了。因为家离胸科医院近,再加上抱着到专科医院再试试的态度,老周住进了我们医院。我们治疗后,咯血是很快停止了。
老周住院中最烦的事情,就是吃饭问题。老周是干部,妻子一辈子照顾他惯了,口味非常刁,不喜欢吃食堂的饭,就喜欢吃老伴包的饺子、面条。老伴心疼他,就要一次次请假回家给他做饭,熬汤熬粥再送过来。老伴来回跑也累得够呛。后来新冠疫情来了,医院里有严格探视制度,不允许陪人外出。老周就开始犯愁了,吃饭吃不好,怎么办呢?
老周老伴找到赵延军副主任,一番交谈后,赵延军萌生了一个念头:在病区里用一间房子,开办一个“爱心厨房”。
说干就干,赵延军教授开始测量房屋大小,定做放菜的架子,定制合适的冰箱、微波炉。那时,科室里为了开这个厨房,医护还经过了一番长时间的讨论:
“这个厨房开了后,会不会给病房增加很多油烟呢?”
“不会,我们写清楚告示,只能蒸、煮、用微波炉热饭,不能炒菜,这样就不会有油烟。”
“厨房开了后,大家伙的吃食都放在冰箱里,会不会因为吃食被别人拿走而家属之间吵架呢?”
“应该不会,一般家属都会自觉的;咱们先走着看着,实在矛盾多了咱们就装监控。”
“那我们最怕的就是做菜肯定会放刀子,如果刀具带进来了,如今这个时代,医闹事件那么多,刀子带进来了是不是会增加伤医的风险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让大家都担心的问题,社会上伤害医护的事件时有发生,呼吁安检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强,我们在科室开设了厨房后,不可避免就会有刀具出现在病区,作为科室主任,确实很难去把控这个风险。
但是,可能是老周和他老伴想自己熬汤的那期待的眼神太热烈,也可能是我们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的身躯日渐瘦弱的感受太强烈,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伤医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用真心待患者,患者和家属也不会故意去伤害我们的。”
老周当仁不让地成了“爱心厨房”的第一个顾客,他老伴买来芹菜、买来鸡肉和调料,经过一番巧手,一顿鸡汤饺子就诞生了。喝着鸡汤,吃着饺子,老周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后面,这间小小的厨房,就成了病友相聚的大本营,很多病人和家属都说来到这里,就有回到家的感觉。冰箱里塞满了吃食,饺子啊、馄炖啊、汤圆、鸡肉啊,等等,从来没有家属因为谁拿错了冰箱里的东西而争吵。他们这方小小的厨房里,默默地做着饭,聊着天。在这个小房间里,有最难熬的病,也有最美味的饭菜,最暖心的爱。
在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九集《相守》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上午被确诊为癌症,那他中午会干吗?
答案是:吃饭。
多少人面对生死的态度,都在一碗饭里。
厨房人来人往,炉火不熄,汤味浓浓,芳香四溢。对许多患者家属来说,这份人情味和烟火气,是他们在亲人患病的重压下,难得的喘息和安慰。
在人生的艰难岁月里,在对抗疾病的漫长时光中,那些锅炉里沸煮的、蒸腾的,何止是饭菜,更是生命的气息和爱的证明。
有的病治不好,但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少一些。
而对患者家属来说,自己做饭,不打食堂的饭,并非为了节约费用,也不是说饭堂的饭真的就难以下咽,而是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能吃到一口家的熟悉味道,让正承受痛苦的亲人能感受到自己的用心,也许是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
我们看到有不会做饭的丈夫为了患病的妻子挽起袖子做起了包子,也有饭来张口的子女为患病父母学了煲汤……锅里沸腾的鸡汤,如同家属对病人的希冀,上下翻腾,却从未停歇。
当重病来临时,曾经依赖惯的开始独立,曾经被照顾的开始照顾他人,曾经不懂事的开始成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肺癌患者很多,对抗癌症,就像一场耗时耗力的长跑,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坚固的心理防线。“我一天到晚除了做饭宽心一点,在医院里面就像坐牢一样。”
做饭就是他每天放松自己的方式。日复一日,光阴在三餐中溜走,病房里的病友来来去去,对于他们来说,一起吃饭的地方,就是家。
就像华商报的报道一样:
住院的时候最怕什么?大多数患者反馈的最大问题就是吃得不好!为了让患者们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喝到自己熬的营养粥,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立了“爱心厨房”,配备了微波炉、电饭煲、冰箱等设备,陪护人员自己动手做饭,冷藏的是食物,捂热的是患者的心。这里的医生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在病区楼道还添置了8套休闲桌椅,并放置了2个书架,象棋、购置了《家庭医生》、《读者》等书籍,整个走廊变成了文化长廊,中午、下午患者和家属在楼道散步,喝茶、看书,住院舒适性大大增加。
患者及家属称赞;“小小爱心厨房,解决了特殊病人的营养”。肺癌病人会反复住院,来的时候很多人又说:“哎,我又回来了!啊,某某医生护士,你又变漂亮啊!”这些暖心话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间。
在这个人间,有人选择善良,有人传递善良,有人在善良中获得勇气……所以,善良得以形成一个回环,将更多的爱扣在了一起。
人生无常,唯爱是永恒的底色。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陕电教育集团金色原点幼儿园举办庆“六一”幼儿美术画展暨大型亲子美术系列活动在国际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陕电教育集团金色原点幼儿园以“与大师相遇•用艺术滋养生活”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美术画展暨大型亲...
-
对话总编辑“对话总编辑”系列活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邀请多名主流媒体掌舵人、管理层、行业专家、学者走进知名企业参访,与来自来企业...
-
2021医生云大会召开 钟南山、樊代明、张伯礼等院士演讲10月14日,由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大专家.COM共同主办的“2021医生云大会”在银川开幕,钟南山、樊代明、张伯礼等院士专家...
-
2021 CCO 大会主席访谈|樊代明院士: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樊代明院士一直期望通过整合医学的理念来战胜癌症,那么战胜癌症的未来之路在哪里?大会主席樊代明院士表示,2021 CCO 大会...
-
子洲县吴家塔村小伙马雄伟荣获西安抗疫先锋奖杯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的返乡青年马雄伟,在获悉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心急如焚、彻夜未眠,在工作单位第一时间报...
-
《我是大医生》对话樊代明院士!畅谈人生“开挂”心得,分享养生经验《我是大医生》节目特别策划对话院士特别节目,通过学生代表、社区群众代表、网友代表向院士发起对话,院士通过答疑互动的形...
-
盘点习近平主席G20峰会金句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多边峰会。从2013年起,习...
-
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隆重推出2020年度新诗十佳获奖名单经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专家团认真评选,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隆重推出2020年度中国诗歌(辞赋)“十佳”名单。中国诗歌春晚...
-
中国陕西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年度盛典举行创建最美小镇和田园,在陕西三秦大地掀起了社会各界关注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热潮,形成追赶超越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市...
-
习近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
汉滨区周嵘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同获“医生云奖” 全国区县唯一10月14日,2021第四届医生云大会:医学智慧数字化产品MedBrain应用成果发布(以下简称“大会”)在宁夏银川隆重举行,大会...
-
《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出版发行近日,作为大秦岭文化传承与旅游联动促进工程之一的《中国秦岭旅游年鉴》(2022)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将《秦岭旅游资源概述》...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
- 01 陕电教育集团金色原点幼儿园举办庆“六一”幼儿美术画展暨大型亲子美术系列活动
- 02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发布 暨精读巡讲(陕西站)媒体见面会在西京医院举办
- 03 陕西人观看《爷爷的牛背梁》的N条理由
- 04 子洲县吴家塔村小伙马雄伟荣获西安抗疫先锋奖杯
- 05 《我是大医生》对话樊代明院士!畅谈人生“开挂”心得,分享养生经验
- 06 盘点习近平主席G20峰会金句
- 07 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隆重推出2020年度新诗十佳获奖名单
- 08 中国陕西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年度盛典举行
- 09 习近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10 汉滨区周嵘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同获“医生云奖” 全国区县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