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新一代干细胞制备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魏梦佳)多潜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特性和分化成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经多年努力,成功开发化学小分子诱导技术使人成体细胞逆转为多潜能干细胞。这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多潜能干细胞(人CiPS细胞)制备技术,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解决了底层技术上的瓶颈问题。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于13日晚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博
多潜能干细胞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等领域具广泛应用价值,是再生医学领域最为关键的“种子细胞”。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其只短暂存在于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随后便会分化为构成生物体的各种类型的成体细胞,丧失其“种子细胞”特性。如何逆转这一自然发育过程,使高度分化的成体细胞重获早期多潜能状态,一直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邓宏魁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法和建立制备干细胞的底层技术。受低等动物再生过程启发,团队发现高度分化的人成体细胞在特定化学小分子组合的诱导下,可以发生类似低等动物细胞可塑性变化。基于此发现,团队对化学小分子进行大量筛选和组合,最终成功诱导人CiPS细胞,实现人成体细胞发育过程的“逆转”。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介绍,“这项全新技术,突破了以往干细胞制备技术的局限性,使干细胞制备更加简单安全、更易于标准化、更便于临床应用,为我国在再生医学和干细胞领域突破了一个瓶颈,为治疗重大疾病带来新的可能。”
团队此前研究发现,人CiPS细胞能高效制备胰岛细胞,且安全有效地改善了糖尿病猴的血糖控制,凸显了人CiPS细胞在治疗重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突出优势。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7月17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领...
-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主编的三部肿瘤学专著正式发布4月15日-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2021CCO)”在郑州召开,新华网、人民网、央视频等200余家媒体...
-
颅底禁区“神刀探险家”刘卫平教授来西安航天基地工作了健康时报-健康陕西,于 2022年5月5发布人物通讯《刘卫平:手稳刀准 在颅底禁区挑战“不可能”的神刀探险家》,专访了西安市...
-
助力归雁回巢 安商总会首个落地项目康家商城启动5月4日上午,助力归雁回巢·安商总会首个落地项目启动活动,在安康汉滨区金州路“康家商城”举行。陕西省原常务副省长徐山林...
-
会“算账”的第一书记恰好乡村振兴轮换第一书记,王典根主动请缨。有人劝他不要去,说脱贫工作都结束了,去了也没有意义,到村上就是辛苦受累。他...
-
各界大咖汇聚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共筹新时代教育发展事业4月29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用咨询工作委员会、钱学森班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期钱学森...
-
樊代明院士:全球每4个肿瘤患者就有1个中国人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介绍说,肿瘤现在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在中国,世界上每...
-
2023全健康高峰论坛圆满举办院士莅临、群英荟萃。2023 年 4 月 22-25 日,“2023全健康高峰论坛”在西安建国饭店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指...
-
李伟伟受邀出席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30年庆典暨区域经济创新建设及律师事务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三十而励,筑梦百年。12月20日,在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三十年之际,区域经济创新建设及律师事务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
-
樊代明院士:“整合医学”或是疫后医学发展必然方向“疫情后我们需要什么医学?整合和转向是我们迎接未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策略。”3月22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法国医...
-
盘点中国院士伉俪 陈竺陈赛娟夫妻压轴在我国科学界,两院院士一直是最高荣誉。两院院士评选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仅仅选出一百多人,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也不过...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首例跨市 远程不见面开标异地评标2021年4月23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首例跨市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在安康汉滨区招投标服务中心和宝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