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三伏天来了!入伏以后会更热吗?
今天入伏,今年的三伏大幕也正式开启。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容易发生中暑等情况。那么,今年的三伏有多长?会比前期更热吗?
连续第9年长达40天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今年是“加长版”三伏天,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
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今年的三伏也就是“加长版”的40天。
本世纪入伏最早年份之一
除了伏天的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也都不一样。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按阳历计算伏天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时间上不分地域“一刀切”。而气象学意义上的入夏是指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2摄氏度以上作为夏季开始,从全国来看,符合条件的地区往往是自南向北逐步入夏。
还没入伏就这么热,究竟什么原因?
连日来,北方多地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今年天气这么热,究竟是什么原因?
入伏以后还会更热吗?
入伏后一般以“桑拿天”为代表,与现在的晴热、干热天气大相径庭。就人的个体感受而言,体感温度不仅和气温有关,还受湿度影响。“桑拿天”因湿度较高,身体排出的汗蒸发不掉,热量散不出去,此时人的体感温度也更高,就会感觉到闷热、易中暑。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雁阵归来 美豪R酒店(安康高新旗舰店)低调开业位于陕西安康高新区秦岭大道2号的美豪R酒店(安康高新旗舰店),月2021年6月28日低调开业。上海美豪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
-
四为科技集团(科教网)联合出品乡村教师题材电影《芳草满天涯》9月1日首映2023年9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策划,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根据乡村教师张玉滚事迹改编、西咸新区...
-
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试开园12月17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览。当日,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来试开园。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12月17日,游客...
-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
-
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顾健人院士陨落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和肿...
-
安商智库承办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山70寿辰暨师生作品展5月11日,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山先生七十寿诞暨师生作品展,在西安航天城成功举行。安商智库提供创意支持,安商智库创始人李伟...
-
首届中国创业生态峰会暨AI智能升级转型大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2月25日至26日,首届中国创业生态峰会暨AI智能升级转型大会在东莞常平欧亚国际酒店举办。首届中国创业生态峰会暨 AI智能升...
-
行程卡下线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之举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先后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自“...
-
冯贵强律师被苏陕东西部合作发展促进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前夕,苏陕东西部合作发展促进会承办的品牌活动第二届苏陕东西部企业家创新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论坛圆满举行。陕西省政协...
-
樊代明院士被评为2023年度人民好医生“卓越”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荣获本年度人民好医生“卓越”人物。他以70岁的高龄,编撰了中国首部“CACA指南”,汇聚了1万3千万...
-
盘点中国院士伉俪 陈竺陈赛娟夫妻压轴在我国科学界,两院院士一直是最高荣誉。两院院士评选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仅仅选出一百多人,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也不过...
-
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三届领导班子民营经济人士提名人选6月27日,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发布提名王文斌等48名民营经济人士作为陕西省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三届领导班子人选的公示。以...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