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松禅:徐敏诗词集《冰心漱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微信图片_20230711111411.jpg

    我已经很多年不读诗词了。只是偶尔为了创作中的引用,才翻翻唐诗宋词元曲里的经典句子,除此之外,我基本上很少看现代人创作的诗词。但是,看了徐敏同志的系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现代诗歌等,我还是忍不住想说,每一朵花都有她开放的理由。

    也许是贾岛家族的遗传基因吧,上初中的我,曾一度为古典诗词狂热到发烧疯癫的地步。夜以继日地读王维、读李白、读杜甫、读白居易、读路游,读辛弃疾,当然读的最多的还是我贾姓祖先里著名诗人贾岛的诗词。像《寻隐者不遇》里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以及《题李凝幽居》里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等经典诗句,更是耳熟能详百读不厌。

    上高中后,我开始读现代诗歌,读惠特曼、读泰戈尔、读普希金、读徐志摩、读郭沫若、读艾青,到后来读北岛、读舒婷,读余光中,读席慕容,再到后来读汪国真,沉浸在古往今来诗人用语言营造的至真至美的意境中乐不思蜀。那时候,一轮明月,一缕乡村炊烟,一座小桥,一条河流,一朵花,一株草,都会引起我对诗词的联想与撰写。尽管写的很多现在看来是文理不通的打油诗,但创作的激情如涨潮的钱塘江一样汹涌而下。每次同学聚会,常常因为谁能背诵出古代某个著名诗人的某首不为人知的诗词或者西方某著名诗人某一段偏涩的诗歌,就会拉近彼此的距离。那时候,感觉西安、终南山、五陵原、咸阳城、渭河、灞桥、大雁塔、蓝关古道等人文荟萃的地方是古典诗词诞生的圣殿,是我朝拜的神秘地方。因为诗词,我逐渐和文学靠拢,因为诗词,记住了很多本来记不住的人和事。后来,怎样与诗词分道扬镳,怎样丢掉了“新边塞诗人”的桂冠,怎样转入散文和小说创作,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年月。虽然不读诗不填词了,但诗词给予我生命和文化的烙印却是明显而深刻的。

    可以这么说,诗词改变了我的命运,丰富了我的思想,陶冶了我的性情,锻造了我的人格,给了我家国情怀。在我看来,在一蓑风雨的人生旅途,诗词一手给我磨难的同时,也一手给我文化的陈年老酒。让我在品尝人生苦难的同时,也品尝到来自文化王国醍醐灌顶般的酣畅淋漓。从某种程度来看,诗词给了我精神的力量。事物相对美的历史长河,组成了事物的绝对美,诗词给了我一双审美的眼睛,让我在红尘万丈尔虞我诈道德崩塌人心不古的娑婆世界寻找人性的美丽和善良。  

    微信图片_20230711111416.jpg

    一是在诗与画的融合中展现语境的伤感美。《尚书·尧典》中记载尧对诗歌音律的概括和总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西方诗人纪伯伦用自己的写作经历给诗下定义:“诗是从伤口喷出的歌声。”波德来尔又站在审美的境界,对诗做出诠释:“灿烂的阳光有什么诗意呢?只有那些悲伤愤怒的境界才更能调动人的想象。”读徐敏的诗词,我感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她将诗词做为稀有的文化元素,用略带伤感的语境进行唯美表达。她将百花和清秋浅夏的清风明月、荷塘雨露等全部纳入笔下,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海棠、玫瑰、秋夕、雨露、春风等言志。用充分的想象,化为美丽的诗句,进行精神内涵的最大化审美追求。《百花赋》、《五绝》、《七律》、《七绝》、《词·我爱版本》、《古风》等诗词就是徐敏受伤的灵魂在苦难岁月的刀刃上跳舞,用一颗受伤的心,在为自己的文化生存做唯美的大声吟唱。尤其是在抒写亲情友情的诗词中,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让人刻骨铭心。例如《感恩之心》、《感恩母亲》,让人回味乡愁,思念炊烟,有味道,有嚼头,深夜细读,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忍不住在月光下流着泪水仰天长问,爸,妈,你们在天国还好吗?《词·吾爱版本》里的《长相思·念》、《临江仙·幽篁》、《千秋岁·缅怀民营企业家周忠民》的词,都是以伤感的语境美,抒发自己的心志与情怀。

    二是在诗与画的情境互补中展现本质力量的感性美。恩格斯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说:“美是人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按照恩格斯对于美的概念诠释,古城长安无疑是个诞生美、传播美的神圣地方。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周秦汉唐十三个王朝曾经在这里建都,“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纷纷在长安城写下无数脍炙人口、传颂古今的诗词名篇。徐敏作为一名长安文化的传承者,始终在诗词与国画的土地上苦苦跋涉,相对于我对诗词的叛逆,徐敏从无一日偷懒。几乎白天的每一个空闲,夜晚的每一个梦境,甚至生命的每一声呻吟、每一声欢笑都属于诗词,属于国画。她像《诗经》里的窈窕淑女,站在远古的桑树下,竹林里,小河边,把心爱的少年苦苦等待。她把自己的生命、激情、才情、体验都毫不保留地献给了诗词与国画事业。艺痴文必工,可以想象如此忘我追求苦苦跋涉的人,能不得到艺术之神的青睐?我望着徐敏两本诗词集《冰心漱玉》喟然长叹。如果没有百折不曲的精神追求,没有诠释长安大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感,是很难做到着这一点的。令我不明白的是,徐敏在红尘万丈尔虞我诈间谍如云人心不古的生存空间,竟然能张开自己本质力量的唯美想象力,驰骋在文化的沃土,在精神的王国里,象飞天一样反弹琵琶,凌云而舞,实在不简单。

    33333.jpg

    三是在诗与画的意境借鉴中展现言志的崇高美。诗歌是抽象的,美却是具体的。徐敏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审美化。生活实体中平俗的东西,经过她的意识审美,竟然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她文化与审美的功底所在。在《和灵魂对话》一诗中,徐敏写道:“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君愿二十万次回眸礼拜,与她相遇在花香满徑的呢喃,今生错过花季雨季,不愿错过你……”站在精神稀有元素的层面分析,如果没有显现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是很难有这样深刻感悟的。在徐敏的诗歌意象审美中,我能读到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子。尽管她是受伤心灵在网路时代的吟唱,但仍然像李清照的《声声慢》、《月满西楼》,柳永的《雨霖铃》里面的词句,像泰戈尔《飞鸟集》里的散文诗一样,呈现给读者的却是具体的、令人愉悦的言志的崇高美。袅娜聘婷的长安女子、生机盎然的春天、桃花盛开的大地、封存在天空的飞鸟,一棵树,一场雪,一叶孤舟、一杯普洱茶、对父母刻骨铭心的思念,对故人的含泪追忆,在徐敏的笔下,都成了光亮思想的信史,以催人泪下的美感语境,展现出事物千姿百态形象迥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化表达。有的诗词,我读了无数遍,尽管我知道徐敏早已不再青春,但我无数遍地感受到一种青春情怀的伤感,一种流浪春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辛酸。在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徘徊在精神黑暗隧道里的人们,每天都在翘首以盼,希望艺术的春草能逐渐覆盖文化的荒漠,让人类的道德走向淳朴的回归,让贪婪、欲望、邪恶、腐败、欺诈、背叛等人类本质里丑的东西、恶的东西逐渐剥离,让善良、仁爱、宽容、清廉等人类善的东西、美的东西逐渐回归,徐敏的诗词正在向这一境界迈进。她像燕子在田野飞舞一样,以言志的崇高美,不停地歌颂美,赞扬真,播洒善,她在用一支短短的柳笛,歌唱着五颜六色的春天。

    美学大师黑格尔在界定诗的本质时指出:“诗则一般力求摆脱外在材料(媒介)的重压,因而感性表现方式的明确性,并不迫使诗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内容以及某些特定的构思方式和表现方式的狭窄框子里。因此,诗也可以不局限于某一艺术类型,它变成了普遍的艺术。可以用一切艺术类型去表现一切可以纳入想象的内容。本来诗所特有的材料就是想象本身,而想象是一切艺术类型和艺术部门的共同基础。”按照黑格尔的美学理论肢解分析徐敏的诗词,我们会看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意象上缺乏构思的张力和情感表达的冲击力,在语境的锤炼和修饰上缺少一种纯粹性,还没有完全达到汉代蔡邕所说的“若坐如行、若飞若动、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的艺术境界。在人文关怀的悲闵视野上,还缺乏民族性和世界性。当然,这一切,丝毫不影响徐敏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u=2985496089,1366402134&fm=253&fmt=auto&app=138&f=JPEG_w=568&h=500.webp.jpg

    作者简介:贾松禅,陕西兴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兰州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签约编剧,出版散文集《古道斜阳》;长篇军事小说《指控没有终结》|《铁甲雄师》、《草原枪神》;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广》、《霍去病》,作品20余次在全国全军获奖。

    微信图片_20230711111352.jpg

    诗人采风地,天书峡

    (责任编辑:李伟伟 张宁)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每日必读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