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总编辑”走进隆基股份 中国经营报揭秘4600亿“光伏茅”的成长密码

    本报记者 张英英 西安报道


    2020年,隆基股份(601012.SH)创造了545.83亿元的营收和85.52亿元的净利润,市值突破4600亿元。截至2021年6月28日收盘,隆基股份的总市值为4639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茅”。


    成立21年来,这家极具价值的光伏明星企业,究竟靠什么持续增长?“碳中和”超级风口下,未来隆基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是否有增长极限?6月26日,《中国经营报》“对话总编辑”携多家媒体社长、总编辑一起走进隆基,揭秘其背后的成功基因和可持续增长的挑战。


    当天座谈会上,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怎样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有可能是隆基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隆基已拥有6万名员工,组织管理需要努力去做好。至于大尺寸和异质结技术是否会颠覆隆基,这些并不是问题。


    一座展馆承载的“使命”


    6月26日上午,“对话总编辑”走进隆基股份,《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新华社智库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夏林,财讯传媒集团执行董事、总裁,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常务干事戴小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经济观察报》社长兼总编辑刘坚,新浪财经首席执行官邓庆旭,凤凰新媒体高级副总裁刘春,《精品购物指南》总编辑张书新,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博雅天下传媒董事长、出版人荣波,《中国经营报》副社长周丽敏,一起参观了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


    “对话总编辑”一行合影


    这个3000平方米的展馆,直观地展现了能源结构的时代变迁、隆基的发展史、光伏制造产业链全环节以及光伏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与畅想。处于展馆核心位置的是一个垂挂的“模拟”地球,投射出人类活动而带来的地球气候、环境变化,以及能源变革驱动文明进步的故事。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认为,光伏产业为中国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应当被点赞。新华社智库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夏林评价:“隆基用这么大一个‘地球仪’,介绍气候变化与能源结构调整,做的事情介入整个历史进程,改变人类的生活轨迹,对后代人是有益的。”


    展馆一瞥,隆基浓缩呈现了自身成长足迹中洞察时代的智慧。


    2004年,伴随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全球光伏市场开始进入规模化爆发期。彼时,隆基开始做减法,放弃半导体和硅材料处理业务,正式聚焦光伏硅片环节。


    2006年以来,隆基经过战略研判,锁定单晶技术路线,通过攻克RCZ单晶生长技术、引领金刚线切片技术导入量产、推广PREC技术和双面技术,并通过收购整合浙江乐叶延伸产业链,逐步将单晶产业化变成现实。


    经过数年风雨锤炼,隆基化蛹成蝶,并一跃成为光伏行业的“领头羊”,2020年实现全球光伏硅片和组件出货“双冠王”加持。


    对于隆基的快速崛起,李振国总结认为:第一,对光伏发展有足够信心,并义无反顾全力聚焦;第二,判断战略技术路线方向时,坚持第一性原则,抓住本质,立足未来,预判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趋势;第三,重砸研发,快速将技术导入生产经营,形成技术领先和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保持财务稳健和强化风控,确保企业发展“不翻车”。


    近距离接触这位“掌舵者”——李振国,他谦虚而有亲和力,给人深刻印象。出生于河南许昌,他12岁随父母到西宁,后到兰州大学读书。在展馆里,一张定格在1990年6月21日的兰州大学物理系90届半导体物理专业合影记录了当初李振国的模样:乌黑头发,清瘦脸庞,戴着一款方框眼镜,眉宇间还透露着几分青涩与质朴。而如今,不满60岁的他已是满头银发。


    自从创业以来,一直深耕光伏行业的李振国,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色彩越发浓厚。


    李振国在当天座谈会上分享了一个小故事。2019年11月,他在巴黎参加财富论坛期间,主持人提问了一个老套问题,即如何考虑股东、员工、客户和社会的地位。当时,30多家欧洲企业中近2/3的人回答 “股东第一位”,近1/3的人回答“客户第一位”,而李振国的回答是:应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他所从事的行业决定了必须要考虑社会价值,要对人类生存有益。


    财讯传媒集团执行董事、总裁,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常务干事戴小京表示:“李振国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从河南许昌农村走出来,赴兰大求学,物理‘硬科学’出身,具备家国情怀、使命感、战略眼光,同时遵循人文和社会规律,能够驾驭社会资源。并且,以科技为本,保持战略定力,又有审慎的财务思维,的确很难得。”


    “碳中和”下的新定位


    2020年9月,“碳中和”目标落地后,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纷纷涌向这一风口。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成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


    李振国认为,“双碳”目标提出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的共识已达成,最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消除。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新一轮国际共识达成,全球光伏市场成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每年1500GW的增长。


    站立在时代风口,如何搏浪前行?


    李振国指出隆基的三大任务:第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让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第二,在技术领先基础上,隆基将来的一个经营规模目标是,在硅片环节保持住45%左右的市场份额,组件环节市场份额目标为25%~30%左右;第三,寻求更多、更适合的应用场景,并将场景化领域做得更好,比如BIPV和光伏制氢。


    对于日益普及的光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指出,光伏电站设计整体单一,缺少艺术感,并不美观。目前,光伏从ToB走到ToC阶段,这种高科技产品可以在工业设计时增加更多艺术性元素,颜色更加多元化,从而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对此,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表示,隆基从2018年开始研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在颜色、防眩光和造型等方面均有涉及。通过三原色匹配,已成功研制出了12种颜色的产品,应用场景也不断增多。随着成本降低,造型选择也将更加多元化。


    “碳中和”,最核心问题就是减少碳排放。《经济观察报》社长兼总编辑刘坚指出,实现清洁低碳渗透,是一个全流程、系统化的工程。目前社会上普遍意识到要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生产环节或者处理环节清洁低碳这一目标,仍需要加强宣传教育。隆基股份的solar for solar理念值得赞赏。


    何为solar for solar?简单而言,就是使用光伏发电制造光伏产品。该理念由李振国于2018年12月在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出,希望在全球更多的地区使用光伏发电制造光伏产品,实现完全清洁零碳生产。


    2016年以来,在进驻云南期间,隆基“用清洁能源(水电)制造清洁能源(光伏)”的生产理念随之诞生,并在马来西亚工厂进一步推广应用,几乎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


    组织能力的挑战


    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尚不足二十载。行业跌宕起伏,历经数次危机,数家巨头冲高又陨落令人唏嘘。


    在座谈会上,凤凰新媒体高级副总裁刘春就光伏领军企业自身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疑问。刘春表示,隆基在行业内的地位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市场均占据较大份额。过去10多年里,也不乏像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由领军企业走向败局的现象。


    李振国认为,多数企业做了很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企业对资源的获取能力超出驾驭能力,就容易陷入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和技术迭代颠覆。在企业失败的案例中,大部分的根源在于过度增长。在李振国看来,过去和现在,隆基的发展并不是很慢,是否要加速,涉及到一个能力边界的问题。


    据李振国透露,隆基在进行战略选择、技术路线选择以及可能碰到重大问题的时候,主要遵循的是两个原则:第一个是看事情的本质,第二个是立足未来看待问题。


    “隆基在发展历程中有过几次重大的战略选择,当真正开始大规模介入这个行业时,我们分析了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就是这个行业的服务实质是什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光伏成本不断地降低。”李振国表示,当时面对单晶、多晶的路线选择时,隆基就从最本质的角度出发,所以才选择单晶这个路线。


    作为行业“顶流”,隆基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挑战是什么?


    隆基副总裁李文学指出,企业能否保持增长,特别考验组织能力。如果组织学习能力并不能支撑,企业发展不进则退,有可能面临淘汰,因此隆基最近也在变革组织形式。


    “过去这些年,相比同行,隆基战略定位正确,少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企业领导的想法,如何落地做到也很关键。目前,我们正通过与华为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与细化。”隆基董秘刘晓东表示。


    “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挑战客户、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和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5个准则。”李振国坦言,“怎样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有可能是隆基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隆基已拥有6万名员工,组织管理需要努力去做好。”


    (责任编辑:李伟伟 席威斌)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每日必读

    热门活动